長榮集團已故總裁張榮發的遺囑繼承風波可謂近年來台灣商界最為矚目的家族爭產事件之一。張榮發在生前立下遺囑,將140億元遺產全數留給四子張國煒,並指定由他接任長榮集團總裁。然而,這一決定引發了家族內部的劇烈爭議,最終演變為一場曠日持久的法律訴訟。
遺囑引發的法律爭議
張榮發的遺囑一經公開,立即引來三子張國政的不滿,認為密封遺囑應屬無效。他指控遺囑在簽署過程中存在問題,包括張榮發本人是否親自簽署、見證人是否到位等法律程序上的瑕疵。他甚至懷疑張榮發在遺囑立下時,是否具備清晰的意識和判斷能力,這成為遺囑有效性之爭的核心問題。
法院在審理過程中,認為張榮發在簽署遺囑時意識清晰,且符合民法中密封遺囑的法定要件。公證人和見證人均表示,張榮發在簽署遺囑時,曾逐字確認遺囑內容並在各頁簽名,法官最終裁定遺囑有效,駁回了張國政的訴訟。
法院認證張榮發遺囑有效,股票現金不動產獨留張國煒。圖/翻攝網路
張國煒控告張國華背信案
在遺產爭奪戰中,星宇航空總裁張國煒與長兄張國華的紛爭也成為焦點。張國煒指控張國華在家族企業經營上存在不法行為,涉嫌挪用公司(巴拿馬長榮國際)資金及背信。這起事件進一步加劇了家族內部的緊張關係,引發一系列刑事調查,涉及長榮集團的內部管理和財務操作等問題。這場紛爭成為家族內部另一輪的鬥爭,並非法院的一次判決即可終結。百億遺產風波持續延燒,短期內難以畫下句點。
張國煒委任4名律師,至北檢提告張國華等5人背信。圖/翻攝網路
遺囑繼承的啟示與注意要點
張榮發的遺囑繼承風波,揭示了以下幾個遺產規劃中的關鍵注意事項:
- 遺囑的法律有效性: 立遺囑人應確保在立遺囑時具備清晰的意識和判斷能力,並符合見證人和公證人的法定要求。遺囑內容需經過仔細審核,避免法律上的爭議,例如,本案中張榮發雖在遺囑指明要由張國煒接任長榮集團總裁,但遺囑的效力僅限繼承人,本來就無法干涉公司組織。
- 見證人的重要性: 見證人在遺囑中的角色至關重要,他們不僅見證遺囑的簽署過程,也為遺囑的有效性提供證詞支持。因此,見證人應是中立且具備法律效力的人士。上述不得為遺囑見證人
- 家族內部的溝通: 家族成員之間的良好溝通與信任,是避免遺產爭議的根本。如果遺囑立定後,能夠提前與繼承人進行充分的交流與說明,將有助於減少誤解和衝突。此案的遺囑執行人柯麗卿、戴錦銓、劉孟芬、吳界源等四人都是長榮集團的老臣,相當然耳,老臣們誰願意得罪現任的實際掌權者,這種情形導致了長達八年之久的遺產訴訟。
- 財產管理的透明性: 張榮發家族的紛爭也反映出家族企業經營透明度的重要性。企業的財務管理應符合規範,並設立完善的內部監控機制,避免因個人行為影響企業運營,進而引發法律問題。
這場遺產風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啟示:無論是家族企業還是個人財產,妥善的傳承規劃和細緻的法律安排,都能有效避免後續的爭端和訴訟。對於希望保障財富順利傳承的家庭來說,建議在專業律師和財務顧問的協助下,提前做好全面的傳承規劃,以免重蹈覆轍。
相關報導可參考以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