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節稅】從柯文哲商辦購置風波,了解節稅之道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於今年5月以4300萬元現金購置位於立法院附近的商辦,這筆交易近日再度引發爭議。儘管黨部曾公開契約澄清有買賣事實,契約上的金額僅顯示約61萬
7800元,進一步點燃社會熱議。為了解釋這一異常現象,柯文哲的妻子陳佩琪也公開了商辦的轉帳證明,試圖說明整個金流狀況。

根據地政士解釋,契約中的61萬7800元並非實際交易金額,而是長久以來用來課徵土地增值稅及契稅的「公契」金額。這起事件,也間接揭示了如何藉由不動產買賣進行有效的遺產及贈與稅節稅。

公契與私契的區別

為什麼實價登錄金額為4300萬元的辦公室,契約上卻只顯示61萬7800元?主要是因為民眾黨公開的契約書是用來計算土地增值稅與契稅的「公契」,並非顯示實際的買賣總價。要看出真實的交易金額,應該參考另一份稱為「私契」的文件。

房屋買賣中的契約書可以分為「私契」與「公契」。私契記載了實際的買賣總價、付款方式、稅費負擔及違約責任等詳細內容;而公契則僅為稅務用途,主要用來計算土地增值稅和契稅。無論最終成交價是3000萬、4000萬或5000萬,公契都是根據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現值來申報,因此契約上顯示的金額不會因成交價不同而變動。

民眾黨出示商辦的「所有權買賣移轉契約書」,但買賣價款 總金額寫61萬7800元。
民眾黨出示商辦的「所有權買賣移轉契約書」,但買賣價款總金額寫61萬7800元。(民眾黨提供)

遺產及贈與稅的節稅秘訣

這起個案正是遺產及贈與稅節稅的最佳範例。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若直接將4300萬元現金贈與給子女,贈與稅將依照4300萬元扣除年度免稅額後全額課稅;然而,若先以4300萬元購買不動產,再將不動產贈與子女,贈與稅則會依據土地公告現值加上房屋評定現值來課稅。如此一來,納稅金額將大幅減少,節稅效果極為顯著。

例如,柯文哲所購置的立法院旁商辦,土地持分約為6.94坪,公告現值為151萬5871元/坪,因此土地總現值為1052萬994元,加上房屋現值61萬7800元,房地總現值為1113萬8794元。

若依照每年贈與稅免稅額244萬元,直接贈與4300萬元現金,將需要繳納483.4萬元的贈與稅;但若採用先購買不動產再進行贈與,僅需繳納86萬9879元的贈與稅,稅額差距高達396萬4121元。若發生在遺產稅的課徵上,將現金轉換為不動產,同樣也能達到顯著的節稅效果。

結語

此次柯文哲商辦購置風波,除了揭示交易流程中的複雜面向外,也讓我們看見了在房地產交易中,如何運用合法手段進行遺產及贈與稅的節稅規劃。不動產成為許多人在財務規劃中重要的資產管理工具,如何正確理解並運用契約上的細節,將成為未來規劃財務的重要課題。

想知道如何做最適合您的不動產稅務規劃,請填寫以下表單,並於留言欄填寫「不動產稅務規劃」,我將送給你「不動產稅務規劃藍圖」 !